Tuesday, October 23, 2007

那人却在


又去了中国。只是这次有些不同,两个朋友将要出国。一个朋友刚从国外回来。当年大家都是好朋友。在这十来年里面,我们走了想回来,回来了又呆不久。

从安徽、南京等地办事回来,到上海只剩一个晚上。带客人去外滩。夜里的消遣,除了色情,十里洋场的上海,只有看夜景还算高尚。只是来看夜景的,都是外乡人。
中国的风景,大都是辉煌壮大的,但经不得细看。与日本正好相反。我心里的日本的风景,有两处。

一是京都的金阁寺。
金阁寺的大小,估计还比不得中国随处可见的“大雄宝殿”那么高大。
参拜的道路,是一条曲折的小径,左边是槭树林,幽静清凉,树下有荫,铺满青苔。而那青苔也是绒毛般地细致,在林间的阳光下,闪闪的。青苔无踏痕。秋天槭树变作著名的红叶,这就是外国人景仰的红叶名处之一了。右边是小溪,有一处吃点心的地方,是抹茶(茶道里面,用一把小刷子捣出来的那种茶,大海碗装一点点,略苦)和甜豆沙团子的一套,卖580日元。京都以糕点的细致著名,“京料理”也是这个特征,往往一个别致的大碗端上来,里面是一小口菜,配了一朵花,或是一片叶子。一顿饭(叫“御膳”),碗要几十个,翻过来看看底里的字,都是哪个有名的窑厂制作的名器。
小径细细,只容两个人,游客如此多,但是不肯拓宽,取它的“静”。
豁然开阔的地方,只见一汪水,无风。四平八稳地印着金阁寺的倒影,金灿灿的,全部是工匠手工贴上的金箔。阁不高,也不大,模样十分美丽,远远地隔着水,像一张可望不可即的图画。
日本的寺庙、阁楼,大都没有被爬的功能,栏杆边上也无人挠首弄姿地摄影,大家只是来看看,用肌肤感受一下这里的空气而已。

喜欢的风景,还有一处,是金泽的兼六园。是日本庭园的代表。以白沙代水,做出假想中的流水潺潺,沙之川两边有竹栏杆,手工用绳子绑起来,几千个结,整整齐齐。庭院里主要是树木,不象现代的花园。但是去过兼六园,就知道树的好处,绝对不输给花。树让人安静开阔。也有阴影的美。

相比之下,中国的风景正好相反。磅礴、气派、富贵…大概就是这个概念了。在独到的自然条件下,不惜加上一些匠气十足的景观,游人都是来看热闹的,所以喧喧嚷嚷,好比大观园。
在安静的日本,有时会怀念这种气氛,人看人。一旦在里面了,我又稍有些累。

在上海多年,外滩只是坐车经过,很少下来走走看看。这次带了游客,泊了车,才借他们的光,久违地看黄浦江去。对岸灯火辉煌。还有游船好似画舫。游人大都是外乡的,耳边各种乡音,朴素的人居多,衣着一片灰黑。或许是夜间的关系。
时不时地有小贩在卖玩具。一种是砸个稀巴烂,却马上恢复原状的水球。做成猪、番茄、橘子等各种形状,一个个摔下去,看它变作烂泥,又一点点恢复,实在很好玩。名字叫“解气球”---我译作“压力发散球”。小贩说,一个四块钱。我说:三个十块喽。----哎哟,还是太贵,十块六个吧。
小贩的数学没有我好,他允了,给我装,但是忽然有些舍不得,后来连塑料袋都不肯送给我。说亏大了。

还有一个玩具,蛮低级的。黑暗中,看到一个“牛人”,顶着两个红色的角,有电的,通红。然后他走到我面前,呼地一声,忽然有两团夸张的鼻毛伸出来。吓了我一跳。当然不买。我要美还来不及呢,哪里肯作怪。

有个人,脚底踩着风火轮,在人堆里穿梭。我叫他给我看看鞋子,原来是滑轮鞋的简易版。可以装在一般的鞋子上,还有灯光。我说,家里有了,谢谢。其实我有,但是滑得不好。因为总觉得后脑勺是很性命攸关的,怕摔到就傻了。就像滑雪,我也只用传统的两块板,而不是流行的snow boat。

过家家的迷你桌椅,买了一套,只要5块钱。中国的工匠收入太低了。在日本,人工却是最贵的东西。

走了一会,肚子有些饿了。就去黄河路吃饭。那里的饭店,据说炒菜都用猪油。美食街就是胆固醇的街。在这个饱食的年代,只有黄河路的猪油,才能骗骗大家的舌头了。

No comments: